1,熱愛祖國的古詩四句有哪些
1、《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2、《南園十三首·其五》李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3、《塞上曲二首·其二》戴叔倫: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4、《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5、《出塞》徐錫麟:軍歌應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6、《示兒》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8、《從軍行(選一)》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9、《出塞(選一)》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10《少年行(選一)》王維: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11、《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岑參: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12、《和張仆射塞下曲》盧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13、《夏日絕句》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14、《牡丹》陳與義:一自胡塵入漢關(guān),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15、《州橋》范成大: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2,蘭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名單
蘭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名單:于忠正 楊德儒 張蔭林 李繼彬 馬國俊 王作寶 主席:陳永革 常務(wù)副主席:劉宏遠副主席:王大鈞 楊蕊榕 左和平 石慶云 王亞軍 陶積福 趙吉慶 金福祥 劉 英 傅天成 陸樂人郭盾驊 宗孝祖 張有為 李淑燕 李淑娟 汪志剛 田 鑌 屈軍強 王保玉 蘇萬寶 郭民輝秘書長:汪志剛副秘書長:馬元 張懷江 劉莉莉 秦萬虎 白貴懷 楊俊旺 臧福全 高忠明 姚鵬英 蘭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各專業(yè)委員會成員名單 一、創(chuàng)作與評審委員會主 任:陳永革副主任:左和平 郭盾驊 楊蕊榕委 員:陶積福 劉 英 金福祥 王亞軍 汪志剛 二、教育與出版委員會主 任:王大鈞 副主任:王亞軍 趙吉慶 付天成委 員:楊蕊榕 金福祥 宗孝祖 陸樂人 汪志剛 田 鑌 馬 元 三、展覽宣傳與組織聯(lián)絡(luò)委員會主 任:劉 英 副主任:金福祥 宗孝祖 汪志剛委 員:郭盾驊 陶積福 張有為 田 鑌 馬 元 黎 明 四、 對外交流與發(fā)展委員會主 任:左和平 副主任:石慶云 陶積福 陸樂人 張有為 委 員:王亞軍 宗孝祖 付天成 汪志剛 黎 明 五、學術(shù)與研究委員會主 任:陳永革副主任:左和平 王亞軍 宗孝祖 張有為委 員:汪志剛 馬 元 黎 明 劉莉莉 趙建玉 六、篆刻委員會主 任:左和平副主任:汪志剛 童定家委 員:張懷江 馬 元
3,急求愛國格言3句 愛國古詩詞3首
陸游的《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岳飛的 滿江紅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年代】:南宋 【作者】:文天祥 【作品】:過零丁洋 【內(nèi)容】: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代】:南宋 【作者】:岳飛 【作品】:滿江紅 【內(nèi)容】: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年代】:清 【作者】:龔自珍 【作品】:己亥雜詩 【內(nèi)容】: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從 軍 行 (選一) ★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 塞 (選一) ★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少 年 行 (選一) 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 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和張仆射塞下曲 ★ 唐·盧 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少 年 行 (選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 夏 日 絕 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4,人參果是什么
人參果原名為香瓜茄,又名長壽果、鳳果、艷果。原產(chǎn)南美洲,屬茄科類多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人參果是一種高營養(yǎng)水果,果肉清香多汁,腹內(nèi)無核,風味獨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等特點,富含維生素c 和多種微量元素,其中鋅元素含量最高。通常所說的人參果是一種原產(chǎn)于中國武威地區(qū)的水果,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與礦物元素,具有保健功效。中文學名人參果拉丁學名Solanum muricatum別稱香瓜茄,仙果,香艷梨,艷果界植物界科茄科分布區(qū)域中國甘肅武威物種名稱:人參果 Solanum muricatum又 名:香瓜茄,亦可稱作仙果、香艷梨、艷果。史料記載《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記載:在萬壽山五莊觀。有棵靈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該樹三千年一開花,又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才得以成熟。人若有緣,聞一聞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能活四萬七千年。你知道嗎?地球上不僅真有人參果.而且多種多樣:有樹上長的,枝上結(jié)的,藤上掛的,也有土里生的:有種植多年后才能開花結(jié)果,也有當年種植當年即可結(jié)果的。雖還不能稱其蔚為大觀,但至少也可算得上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梢蕴孤实馗嬖V大家,在這形形色色的人參果中。確實沒有一種聞一聞就能活360歲的,更沒有一種能讓人當“萬歲爺”的。不過.也確實有不少種類的人參果[3],具有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益壽延年的功效。吳承恩先生的無限想象力,成就了《西游記》這部中國文學史上的綺麗瑰寶,然而除卻作者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外,吳承恩先生也是將玄奘西行這段真實的歷史研究透徹,加以創(chuàng)造方成《西游記》一書。據(jù)考書中所提的萬壽山即今日的天梯山,天梯山石窟是中國早期的石窟之一,創(chuàng)建于十六國北涼,后經(jīng)歷代開鑿,規(guī)模宏大,建筑雄偉,有學者稱為中國石窟鼻祖。做為佛教勝地,玄奘西行必經(jīng)此處頂禮參拜。據(jù)《大唐西域記》記載:景云二年,玄奘西行至天梯山拜食人參果事。這段歷史充分說明,人參果是武威原生特產(chǎn)?,F(xiàn)今許多資料說中國廣泛種植的人參果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進的原產(chǎn)與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北麓的一種植物果實,其原名為“茄瓜”,這個說法不盡然。通過《大唐西域記》等歷史資料記載明確可以說明早在唐代以前,天梯山就有人參果,人參果是武威的原生特產(chǎn),只是由于張義地處偏遠,長久以來受自然、交通等條件限制,張義山區(qū)人民信息閉塞、觀念保守落后,人參果只是做為自家食用之物,并沒有廣泛對外宣傳推廣及銷售,所以天梯山人參果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不為人所熟知,通過歷史資料證明,天梯山人參果完全是武威的原生特產(chǎn),并非引進品種?,F(xiàn)主要栽培地區(qū)民勤縣。
5,請各位高手幫我解決下列題目謝謝 都是填古詩詩句哦 問
李白在《望天門山》中寫到天門 中( 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登樓遠眺,視野更為開闊你會想到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的詩句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坐在順水疾駛的船中,兩岸景色一晃而過. 《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詩的共同特點是:看起來寫的是物,實際上是在_ (借物抒情,借物言志) 其中“梅”具有 (傲骨,不屈)特點 竹”(百折不撓、清高,)具有特點。石灰具有(千錘百煉的頑強 ) 的特點。你還知道類似的詩嗎?請寫一首_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 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常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寫不下去了, 覺得你的中文真的是太爛了??!這些問題很簡單的啊。 現(xiàn)在的教育真的是,我們中文的竟然不是必須課, 國外的英語竟然是。 天啊。我們是中國人啊 !! 為什么是必須學英語。而不是必須學中文??!
李白在《望天門山》中寫到天門 中( 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登樓遠眺,視野更為開闊你會想到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的詩句 ,(欲窮千里路,更上一層樓) 坐在順水疾駛的船中,兩岸景色一晃而過.
1、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朝辭白帝彩云,千里江陵一日還2、借物抒情,借物言志, 傲骨,不屈, 百折不撓、清高, 千錘百煉的頑強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5、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7、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綠字8、《示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過 零 丁 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從軍 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出 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少 年 行唐·王 維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唐·岑 參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和張仆射塞下曲唐·盧 綸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9、《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端蛣e胞弟歸來賦》天南地北夢魂牽,歡聚無多又告還。此去關(guān)山千萬里,申城遙望白云間。依依惜別意綿綿,白發(fā)垂垂別淚潸。棠棣情深何所寄,唯裁心跡入詩箋。《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別 董 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盾饺貥撬托翝u》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10、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題西林壁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1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1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13、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15、春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16、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6,介紹一下你家鄉(xiāng)的年味美食特色風俗
我的家鄉(xiāng)——廣西梧州年味美食:梧州市位于廣西的東部,是三江(潯江、桂江、西江)總匯之處,也是廣西離廣東最近的一所城市。有一句話叫,食在梧州,味通兩廣,所以我們的桂菜跟粵式菜品也有共通之處。雖然口味比較像,但我們的年味美食卻也有自己的一番風味,有梧州一絕的“紙包雞”,也有廣受喜愛的“豆腐釀”。特色風俗:梧州作為廣府文化發(fā)源地之一,所以其特色風俗和傳統(tǒng)文化跟廣東也有相似之處,比如講粵語,有騎樓城等等,也共同受著龍母文化的熏陶,都有自己的龍母廟。所以在特色風俗方面,可以看到有與廣東的相似之處的舞獅,也有與壯文化相關(guān)的三忙。接下來介紹的年味美食和特色風俗也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點。年味美食:1、打邊爐——個人喜愛程度:★★★★★基本介紹:打邊爐可以理解為兩廣的火鍋,湯底一般以清湯或者高湯為主,我們口味比較清淡,也更喜歡原汁原味,并且在寒冬之際,喝上一口暖湯,可謂是沁人心脾。打邊爐和火鍋的區(qū)別除了湯底,還有就是下鍋的東西,有所不同。我們一般吃打邊爐會下一些生魚片,肉丸,肥牛,雞肉,和一些青菜。打邊爐雖然作為粵式菜,但是身為離廣州最近的梧州人,我們吃的打邊爐不比其他人少。制作過程:我們家里面,一般打邊爐,會以雞湯為湯底。先將所有的配菜都洗好裝盤備用,然后將雞和蘿卜和枸杞、杞子、淮山和紅棗下入鍋中,煮至7成熟狀態(tài)。然后開始打邊爐了,刷菜吃,蘸自己調(diào)的蘸料。我們一般會在打邊爐后的十幾分鐘,雞湯熬出味道了,喝一碗雞湯,因為湯底是越吃越少的,后面加水也會變稀。喜愛原因:過年期間,一家人團團圓圓圍著在桌子旁,感受著熱騰騰的打邊爐,下自己愛吃的菜,蘸上獨家調(diào)料,看著電視上如期而至的春晚,其樂融融,暖心又暖胃。2、紙包雞——個人喜愛程度:★★★★★基本介紹:紙包雞是傳統(tǒng)節(jié)慶的第一道菜,也被稱作“梧州一絕”。俗語說得好,“無雞不成宴”,雞肉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上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梧州的紙包雞在新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品。紙包雞所用的玉扣紙,保證了油不入內(nèi),汁不漏出,使得雞吃起來醇厚而不膩。選擇的雞也是沒有下過蛋的小母雞,吃起來非常的鮮嫩。制作過程:將雞去頭去腿去翅膀,切成雞肉塊,并且腌制好。將玉扣紙裁成合適大小,放入生油鍋內(nèi)炸一分鐘,取出備用。將雞肉塊放入玉扣紙,包成荷包形狀,下鍋炸至浮上油面即可取出。喜愛原因:紙包雞作為梧州的特產(chǎn),深受大家喜愛,我也不例外,它用了最油炸的方式,越?jīng)]有油炸食品的那種油膩感。紙包雞的雞皮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點,它不同于普通的做法做出來的雞皮,非常的滑嫩爽口。3、水浸糍——個人喜愛程度:★★★★☆基本介紹:水浸糍又稱“粉利”,看到糍字,確實跟糍粑有點關(guān)系,它是相當于在糍粑的基礎(chǔ)上在進行加工,但是兩者的吃法又有著挺大的差別。水浸糍相當于一個半成品,放在水里面保存,經(jīng)常換水可以保存一個月之久。有兩種吃法,一種是煮另一種是炒,煮的話它相當于一碗粉,而抄的話相當于一個菜。過年的時候,梧州人都會提前做好幾大塊水浸糍,陪伴我們一整個春節(jié)。制作過程:水浸糍,也是以大米為原材料,將其搗成漿,然后用大火煮至粘稠狀,然后手沾上花生油將其揉成大的面團,放至鍋中蒸熟,蒸熟后冷卻。將水浸糍切成一片一片的,可以當做湯粉來煮,或者將其與大蔥和豬肉一起炒成一道菜。喜愛原因:相較于炒的,我更愛作成湯粉的水浸糍,不同與普通的湯粉,水浸糍是一片一片的,不會很長,但是比普通的粉厚,更加有嚼勁,也更筋道。過年跟家人們一起制作水浸糍的過程,最后吃到嘴里,多了一份年味也多了一份余甘。 4、豆腐釀——個人喜愛程度:★★★★☆基本介紹:豆腐釀,是梧州岑溪的特色美食,也可以叫做岑溪豆腐釀。因為梧州人對豆制品情有獨鐘,豆腐也不例外,單吃豆腐有點素,便想到加入肉,就制作出這道釀豆腐。豆腐的清香和豬肉的嫩滑搭配在一起,滋味醇香。每逢過節(jié)過年,無論是家里面還是在酒店吃飯,都會有這道菜出現(xiàn)在餐桌上。制作過程:將豆腐切成薄片,但是不能太薄了,然后兩片豆腐中夾著調(diào)好的肉餡,肉餡可以根據(jù)自己家里面的口味適當加一些配料,比如韭菜,胡蘿卜或者蘑菇丁之類的。然后放在鍋中煎,要烤制好火候,不能讓豆腐糊了,煎至兩面金黃后,加入水,在加入醬油和濕淀粉勾芡,悶三四分鐘,撒上蔥花即可。喜愛原因:我不愛單吃豬肉,吃多了會覺得膩。所以如果用豆腐夾著肉,可以中和一下,雖然它的豆腐外皮是煎的,但是不會讓人覺得油膩。一口一個,讓人覺得非常的滿足。5、包年粽——個人喜愛程度:★★★★☆基本介紹:粽子,在白話中,“中”與“粽”同音,所以,梧州人也會在過年期間包年粽,寓意著新的一年,中更多的好事。包年粽也是梧州人各家各戶的拿手好戲,在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包多一點粽子,不單單是自己家里面吃,還會送給親戚,親戚們也是如此,各式各樣的粽子,各種口味的粽子都能吃到,年味或許就是蘊含于此,既促進了人情往來,又將粽子蘊含的好意傳遞了下去。制作過程:先將糯米和綠豆提前泡好,將粽葉清洗干凈,五花肉厚切腌制好。三片粽葉打底,然后將糯米放入在中間那片中間中,然后稍微鋪開一下,放入綠豆、花生、蛋黃和五花肉,然后在鋪一層糯米將下面的蓋起來,將粽葉交叉往后放,然后立起來,捆好,放入水中,煮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喜愛原因:雖然粽子里面只有一塊肉,但是相比于肉,我覺得糯米更好吃,覺得粉糯粉糯的,一大口咬下去,將蛋黃和肉都一并吃掉,咸香可口。6、炸糖環(huán)——個人喜愛程度:★★★☆☆基本介紹:炸糖環(huán),是一種油炸的小吃,一個個圓環(huán)也意味著“團團圓圓”。除了自家里面做,也可以在不少賣年貨的店鋪中可以看到,炸糖環(huán)在過年的地位就跟過年擺盤的糖果餅干一樣,也是過年中常見的一種小吃,但它與糖果餅干不同,它沒有糖果那么甜膩,也沒有餅干那么干。不單如此,它酥脆的口感加上甜而不膩的味道,許多小孩也非常愛吃。制作過程:將糯米粉和粘米粉以7:3混合,取四分之一加入適量水,揉成面團,分成幾份用水煮開撈出,然后將剩下的粉加入白糖和白芝麻,將煮開的面團加入里面,揉成粉團,將粉團取一個塊,揉成長條,然后圍城一個圈,四個圈圈相互連起來。然后在放進油鍋按小火慢炸,炸至金黃色就可以撈出了。喜愛原因:糖環(huán)很酥脆,不會很軟也不硬,一咬就碎了,關(guān)鍵不會粘牙。我的口味是不太吃太多甜食,所以我家里做的時候,糖也會放少一點,相較而言,更喜歡的是它的脆。特色風俗《城市篇》1、拜龍母基本介紹:深受龍母文化的影響,梧州人拜龍母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個風俗,約定俗成。由于梧州市區(qū)中有一個龍母廟,最高處矗立著一尊38米龍母圣像,不少外地的善男信女也慕名而來。過年的時候,龍母廟是最多人的,無論男女老少都會上到最高處,上一上香,向龍母祈福,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能夠吉祥平安。除此之外,龍母廟在過年期間會有不同的龍母文化系列活動,比如開金印,請法師為提前準備好的龍母金印開光,消災鎮(zhèn)宅。意義作用:拜龍母不單單是為了迎接更好的來年,為全家祈福,保佑我們平安幸福、闔家歡樂,更是我們梧州人對龍母文化的傳承作用。所以,拜龍母是梧州重要的特色風俗之一。2、迎財神基本介紹:迎財神,顧名思義,迎接財神的到來,寓意著來年財運到來,財源滾滾。因為財神忌諱骯臟的地方,梧州人會提前將房子打掃的干干凈凈。準備好糖果餅干,鮮花水果,檀香紙錢,也會將財神像擺在合適的位置,一般正對門口或臥室,也會將門口和房間門打開,讓財神能直通家門。迎財神,不單單是金錢的財富,還有身體上的健康和精神上的富足,所謂五路財神,各司其職。所以迎財神也是梧州非常重要的風俗。意義作用:迎財神不單單是我們對于來年財源滾滾的美好愿景,更是我們對于精神上的富足一種希冀。不僅是老一輩,現(xiàn)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創(chuàng)業(yè)者都特別重視迎財神,希望為他們的事業(yè)添磚加瓦,業(yè)績飆升。3、行花街基本介紹:行花街是白話,也是走花街的意思。與廣東的逛花市差不多,梧州人也會行花街,與逛花市不同的是,行花街更大眾化,它不像逛花市一樣有特定的花卉市場和固定的地點,而是像賣年貨一般,隨處可見。由于一條街下去,賣鮮花與盆栽的商鋪很多,看起來像花街,便有了行花街這一說法。梧州人一般會買一盆桔子和一些鮮花,讓家里充滿生機,煥然一新,也寓意著新年大吉,花開富貴。意義作用:行花街,更像一項人人參與的活動,在熱熱鬧鬧的街上,隨處都是鮮花與盆栽映入眼簾,生機勃勃的現(xiàn)象也促使著更多的人駐足于此,行花街買花不單單是為了有個好兆頭,更是讓新的一年添了一份花香與熱鬧?!掇r(nóng)村篇》1、三忙基本介紹:三忙是桂東地區(qū)的春節(jié)習俗,它并不算一個專有名詞,但是卻是桂東地區(qū)這邊的特色風俗。三忙,一忙“打掃門戶”,二忙“籌備辦年”,三忙“制作年味”。一忙是在大年初一進行的,而二忙三忙都是需要提前準備的,“籌備辦年”是準備好過年的東西,年貨對聯(lián)什么的,三忙則是做一些春節(jié)吃的年味美食,比如上文提到的“水浸糍”“炸糖環(huán)”。意義作用:與其說三忙是梧州的特色風俗,不如說它是梧州人的一種帶有地方特色的習慣。三忙無論是哪一忙都讓新年變得更加充實更加充滿年味,并且也充滿了美好的寓意。2、祭拜祖先基本介紹:在梧州的農(nóng)村中,新年的第一天,家里的人便會早早起床,收拾好“家伙”,上山祭拜祖先,無論是男女還是老少,如果不是行動不便的話,都會前去祭拜。上好山之后,先除一下雜草,然后食物與茶酒,然后就會上香點蠟燭,掃紙錢和元寶。最后,也會放一個鞭炮來結(jié)束這場祭拜。祭拜祖先是梧州農(nóng)村里面非常重要的習俗,一點也不能含糊。意義作用:新年的第一年去祭拜祖先,不單單表達了我們的緬懷和感恩的情感,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孝順之情感。也是希望我們的祖先能夠在來年能夠保佑我們。3、恭舞獅基本介紹:恭舞獅,可以理解為迎接舞獅。在梧州農(nóng)村都喜歡熱熱鬧鬧的氛圍,大年初一初二就會有舞獅進村里面,挨家挨戶拜年,村里面的人也非常熱情的歡迎。舞獅會在村口就一路舞過來,大小鑼、鼓也會一直持續(xù),村里面的人聽到了就會做好準備來迎接。舞獅到了的門戶,會在空地放鞭炮來慶祝舞獅的到來,也會包一個小紅包來感想它的到來,金額一般都不會太大,主要是討個彩頭。意義作用:舞獅可以營造一種喜慶,歡樂的氛圍,同時在傳統(tǒng)習俗中,舞獅也起到了驅(qū)魔的作用。每家每戶都會期待著舞獅的到來,給自己家里來一點熱鬧的氣氛并且?guī)砗眠\。最近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感覺現(xiàn)在年味越來越淡了? 無論是年味美食也好,特色風俗也罷,好像現(xiàn)在過的新年好像跟小時候的不太一樣。為什么呢?1、政策的限制:小時候的過年可以非常多樣化,鞭炮煙花是隨處可見,但是由于政策的頒布,現(xiàn)在除了一些農(nóng)村里,很少可以看見小賣部里賣鞭炮和煙花了,沒有小時候三兩好友一起放煙花的那種樂趣了。這兩年的疫情,也是限制住了許多東西,非必要不回家過年的政策也是讓許多人第一次在外地過了年,看著萬家燈火,心中也不免有些心酸。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代價就是年味越來越淡了。2、時代的發(fā)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許多工具都被現(xiàn)代化了,省去了很多麻煩的步驟,也減少了很多人力,這使得我們很多步驟都有了機器來做,沒有了過程中的體驗,自然沒有那種樂趣在其中,年味也慢慢變淡。除此之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在許多人發(fā)紅包都不用傳統(tǒng)的紅包殼了,而是用轉(zhuǎn)賬紅包來代替,這一操作雖然看起來方便,但是卻沒有了收紅包的那種年味了。3、觀念的改變:身處于傳統(tǒng)思想與新思想沖擊下,我們這一代人也從充滿年味的新年逐漸長大,觀念也逐漸慢慢改變。與其說是年味減淡了,不如說是我們對新年的期待越來越少了。從無憂無慮的過年,到害怕七大姑八大姨的問候的過年,我們對新年的盼減少了,自然年味也淡了。結(jié)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元日》誠然,即使年味變淡,但它依然是我們心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相較于年味的淡去,我們更在意新年的真正意義,更期待的是家人們的齊聚一堂??v使沒有相聚,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春節(jié)燈火,在明滅之間起起落落,奠定了這個節(jié)日最令人著迷的風花雪月,最動人心魄的浪漫情懷。春節(jié)將至,望屏幕前的你有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新年。
7,做臘八粥的原料有哪些具體怎么做
臘八粥制作
原料: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 ,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干凈倒入鍋內(nèi)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干凈倒入鍋內(nèi)一起煮,待鍋開后,再用微火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nèi)攪拌均勻,開鍋后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潔消毒的鍋內(nèi),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獨具特色。
一般有花生、棗、杏仁、核桃、栗子、蓮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等組成
天津人 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云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山西 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qū),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高原 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nèi)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qū)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nóng)業(yè)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里雜草多。陜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diào)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人 傳統(tǒng)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qū),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qū)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人 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 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jīng)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在山東 “孔府食制”中,規(guī)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里當差們喝的。
河南人 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江蘇地區(qū) 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煮法一樣。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diào)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人 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jù)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nèi)含若干傳說。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咸麻辣,而農(nóng)村人吃咸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卜、胡蘿卜熬成的。異鄉(xiāng)人來此品嘗,雖入鄉(xiāng)隨俗,但很難習慣,現(xiàn)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guān),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臘八粥:
臘八粥的傳統(tǒng)做法是先將大麥米、白云豆、赤豆、綠豆等撿好洗凈,煮成半熟,然后放進稻米、小米、黃米,再用文火熬,是粥稀稠適中,吃時加糖,并拌以預先煮熟的紅棗、栗子等。
如今市場上物品如此豐富,找齊這些用料并非難事,可是有多少人會了解并有耐心遵循這些傳統(tǒng)的做法來熬粥?能記今年臘八,買回一袋配好的粥料放在高壓鍋里煮的,已經(jīng)是難得的有心人
紅米、小米、燕麥片、棗、桂圓肉、紅豆、大米、糯米、黑米。
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8,臘八飯的材料有什么怎么煮才好吃
原 料: 粳米250克 芋艿、荸薺、果仁、棗、蠶豆肉、栗子各25克,黃豆12克 精鹽5克,味精、香料各2克 豬油150克 制 法: 將黃豆、蠶豆洗凈,用清水浸泡半天,芋艿、荸薺、栗子、果仁、等處理干凈;青菜洗凈后切成細絲; 將大米洗凈后放入鍋中,加黃豆、蠶豆、芋艿、荸薺、栗子、果仁、棗、豬油、香料、清水2000克用旺火燒沸,然后換小火燜燒一個半小時,加精鹽即可。
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
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干凈倒入鍋內(nèi)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干凈倒入鍋內(nèi)一起煮,待鍋開后,再用微火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nèi)攪拌均勻,開鍋后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潔消毒的鍋內(nèi),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獨具特色
各種米、紅棗、蓮子,黃豆,板栗、放入水,想煮稀飯一樣
各種豆子
各種米紅棗
紅棗,百合都可以放一些
洗干凈放水里煮就可以了
原料:粳米500克,糯米50克,臘肉250克,花生米50克,豆腐干40克,水發(fā)海帶20克,白蘿卜80克,白菜梗50克,胡椒粉3克,姜片10克,精鹽10克。
制法:1、將臘肉洗凈,切成小塊。白蘿卜、水發(fā)海帶、豆腐干、白菜梗洗凈,切成小塊。粳米、糯米、花生米分別淘洗干凈。2、鐵鍋上旺火,加水、臘肉、姜片,燒沸后除去浮沫,下入海帶、花生米,用手勺推動,煮約5分鐘后下粳米、糯米攪勻,再下入豆腐干、白蘿卜、白菜梗,攪勻,煮至各種原料變軟,撒入胡椒粉、精鹽調(diào)勻,改用小火煮至湯干米熟透即成。
提示:煮飯時,先煮臘肉,再放入海帶、花生米,略煮后再放入米、豆腐干、白蘿卜、白菜梗及調(diào)料,使其成熟一致。
特點:此飯配料豐富,味道鮮香,富有營養(yǎng)
各種米豆放在一起煮
臘八粥:臘八粥的傳統(tǒng)做法是先將大麥米、白云豆、赤豆、綠豆等撿好洗凈,煮成半熟,然后放進稻米、小米、黃米,再用文火熬,是粥稀稠適中,吃時加糖,并拌以預先煮熟的紅棗、栗子等。如今市場上物品如此豐富,找齊這些用料并非難事,可是有多少人會了解并有耐心遵循這些傳統(tǒng)的做法來熬粥?能記住那天是臘八,并買回一袋配好的粥料放在高壓鍋里煮的,已經(jīng)是難得的有心人
一般有花生、棗、杏仁、核桃、栗子、蓮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等組成
天津人 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云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yǎng)血等功效。
山西 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qū),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陜北高原 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nèi)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qū)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nóng)業(yè)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里雜草多。陜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diào)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人 傳統(tǒng)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qū),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qū)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人 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 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jīng)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在山東 “孔府食制”中,規(guī)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里當差們喝的。
河南人 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江蘇地區(qū) 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煮法一樣。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diào)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人 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jù)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nèi)含若干傳說。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咸麻辣,而農(nóng)村人吃咸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卜、胡蘿卜熬成的。異鄉(xiāng)人來此品嘗,雖入鄉(xiāng)隨俗,但很難習慣,現(xiàn)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guān),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