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官渡之戰(zhàn)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紹起兵十萬,戰(zhàn)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官渡之戰(zhàn)序幕由此拉開。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道到許昌,曹軍諸將認為難以戰(zhàn)勝袁紹,曹操卻說:“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彼鞗Q定起兵兩萬迎敵。
八月,曹操率軍進據黃河北岸重鎮(zhèn)黎陽,派臧霸率精兵入青州一帶,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昌。留于禁率步騎兩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令東郡太守劉延守白馬,以防止袁軍渡河南下,此為第一道防線。九月,曹操還許昌,置主力在官渡筑壘固守,為第二道防線。官渡為袁紹進攻許昌的咽喉之地。12月,曹操復還官渡,親自坐鎮(zhèn),嚴陣以待袁軍來犯。
正當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對袁作戰(zhàn)時,劉備起兵反叛曹操,殺曹徐州刺史車胄,占據下邳,屯兵沛縣,并積極與袁紹聯絡,欲合力夾攻曹操。曹操分析了眼前的形勢,認為“夫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于建安五年(200年)年正月,率精兵東征劉備,一舉占領沛縣,收復徐州,轉攻下邳,并迫降了關羽。劉備全軍潰敗,僅帶少數兵馬逃往河北投奔袁紹去了。曹操獲勝后,還軍官渡,以迎戰(zhàn)袁紹。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親率大軍進軍黎陽,派遣郭圖、淳于瓊、顏良進攻東郡太守劉延駐守的白馬,劉延兵勢微弱,被顏良軍圍困,情況緊急。四月,曹操決定率兵救劉延。他采納謀士荀攸的建議,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裝渡河襲擊袁紹的后方,袁紹當即分兵西應。曹操卻乘機率一支精兵向東奔襲白馬,顏良措手不及,被關羽斬殺,白馬之圍遂被解出。袁紹又派大將文丑與劉備率五六千騎步兵渡河追擊曹軍。曹軍當時只有騎兵五百余騎,危急之中,曹操令眾騎兵解鞍放馬,又將輜重丟棄在袁軍來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見到曹軍丟棄的馬匹、輜重后,你爭我搶,亂作一團。曹操見此,命其500多騎兵立即上馬,向袁軍沖殺,袁軍頓時潰敗,大將文丑被斬首。此番曹軍連斬顏良、文丑兩員河北名將,袁軍大為震動。袁紹下令退軍陽武。曹操也還軍官渡固守。
八月,袁紹兵臨官渡,依沙堆立營,東西數十里。曹操也分營與袁軍對峙。九月,曹軍出擊,但戰(zhàn)斗不順。當時曹操兵不滿一萬,且十有二三為傷兵,只好退回營壘堅守。袁軍見此,便堆起土山,筑高櫓,用箭俯射曹營,使曹軍士兵只能蒙盾而行。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曹操命工匠連夜趕造霹靂車,向袁軍還以飛石,摧毀了袁軍的櫓樓。袁紹又命士卒挖地道襲擊曹營,曹軍也針鋒相對,在營內掘地壕以對抗。曹操又聞袁紹的幾千車軍糧即將運至官渡大營,他立刻派大將徐晃、史渙截擊,將袁軍糧草全部燒毀。
雙方相峙月余,曹軍糧草將盡,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尋機與袁紹決戰(zhàn)。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紹又派車運糧,命淳于瓊等五人率兵萬余人護衛(wèi),將糧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烏巢。謀臣許攸建議袁紹派輕騎趁夜突襲許昌,袁紹不予采納。恰這時許攸家中有人犯法,被其政敵審配扣押。許攸一怒之下,投奔曹操,并獻計曹操奇襲烏巢。許攸之計正合曹操尋找戰(zhàn)機,出奇制勝的心意。于是曹操當機立斷,留曹洪、荀攸守官渡大營,自己親率步騎五千人,連夜出發(fā),一路扮著袁軍,騙過袁軍哨卡。到達烏巢后,即圍住糧屯放火,及至天明。淳于瓊才見曹軍兵少,于是出壘迎戰(zhàn)。曹操揮軍沖殺,袁軍抵擋不住,被迫推回營壘堅守。這時,袁紹一面派騎兵救烏巢,一面命張合阝、高覽攻打曹軍官渡大營,企圖使曹操退無所歸。當增援的袁軍騎兵逼近烏巢時,左右報請曹操分兵抵擋,曹操大怒說:“敵兵到了我背后才再告訴我!”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殺,大破烏巢守軍,擒殺袁將淳于瓊。攻打曹軍大營的張合阝、高覽二將聞淳于瓊兵敗,又聞袁紹對他們二人起疑心,遂于陣前投降曹操。曹操乘勢揮軍掩殺,袁軍大潰,袁紹及其兒子袁譚只帶了八百余騎,倉惶逃往河北。
官渡之戰(zhàn),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敗袁軍十萬。這個戰(zhàn)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zhàn)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郁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zhàn)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tǒng)一。
2. 官渡之戰(zhàn)的官渡位于今天的哪個省
東漢末年官渡之戰(zhàn)的官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俣芍畱?zhàn)是東漢末年“三大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zhàn)略決戰(zhàn)。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縣,黃河之南,西南距鄭州機場30千米。轄邵崗、田莊村、十里鋪、宋莊、冉莊、邱莊、大段莊、小孫莊、邢莊、明山廟、前莊、官渡橋等42個行政村。隴海鐵路、310國道東西過境。境內有東漢末年“官渡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是從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沖之地,因為發(fā)生了震驚天下的官渡大戰(zhàn)而聞名。在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城東北2.5公里官渡鎮(zhèn)一帶。
3. 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勝敗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官渡之戰(zhàn)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發(fā)生的戰(zhàn)斗,曹操采納別人意見采用火攻,大敗袁紹。而袁紹不聽取別人的建議,沒有防護后方從而糧草被燒。
赤壁之戰(zhàn)是孫劉聯軍和曹操之間發(fā)生的戰(zhàn)斗,孫劉聯軍采取火攻的方式,大敗曹操。
曹操軍隊本為北方人,不識水性,將船只連接在一起,而且在打敗袁紹之后曹操驕傲自滿,輕敵,從而導致了最后的失敗。
4. 官渡之戰(zhàn)簡介
官渡之戰(zhàn) : 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公元199年,袁紹率軍南下,恃兵多糧足,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與處劣勢的曹操相持。次年曹操利用袁紹輕敵和內部不穩(wěn)之機,成功地突襲其后方屯糧重地,袁紹軍心動搖。曹操乘機揮軍全線出擊,大破袁紹主力,奠定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
5. 官渡之戰(zhàn)在哪里
三國群英傳7單福變徐庶首先先設置開啟劇情模式,劇本要選擇官渡之戰(zhàn)或官渡之戰(zhàn)以前的劇本。選擇君主一定要選劉備或者曹操,并且劉備已經獲得單福。這樣就可以觸發(fā)隱藏劇情曹操計誘徐庶,劇情觸發(fā)后,單福就會離開劉備,進入曹操陣營后就會變成徐庶。
6. 官渡之戰(zhàn)交戰(zhàn)雙方是誰
官渡之戰(zhàn) 交戰(zhàn)指揮官:袁紹 部將:張郃 高覽 淳于瓊 袁尚 袁譚 許攸 郭圖 沮授 田豐 交戰(zhàn)指揮官:曹操 部將:曹洪 曹彰 夏侯敦 王忠 夏侯淵 赤壁之戰(zhàn) 交戰(zhàn)指揮官:曹操 部將:張遼、樂進 曹洪 趙儼 于禁、張郃、朱靈、李典、 馮楷、路招 徐晃 曹純 文聘 蔡瑁 劉璋 楊修 交戰(zhàn)指揮官:周瑜 部將:黃祖 魯肅 程普 黃蓋、韓當、呂蒙、凌統(tǒng)、甘寧、 周泰、呂范 交戰(zhàn)指揮官:諸葛亮 部將:關羽 張飛、趙云
7. 官渡之戰(zhàn)中雙方的主要指揮者是誰
周瑜。
赤壁之戰(zhàn),東吳是主體,劉備不過是盟軍罷了。實際上,周瑜是三軍統(tǒng)帥,諸葛亮連參謀長這樣一個角色也不是。但經小說家鋪陳演義之后,主次位置竟顛倒調換過來。
諸葛亮成了運籌帷幄,指揮若定,高瞻遠矚,英明正確的統(tǒng)帥,借箭借風,料事如神,這當然是后人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其實在《三國演義》里描寫的正面戰(zhàn)場上,并無蜀軍一兵一卒,當時孔明先生,充其量也就是一名軍事觀察員,或聯絡參謀而已。
赤壁之戰(zhàn)的失敗原因:
公元208年,取得荊州的曹操,大軍壓江,志在必得,根本未把對手周瑜看在眼里,但想不到這位官渡大捷的英雄,卻在赤壁碰壁。大人物常常瞧不上小人物,但偏偏栽倒在小人物手里,是使歷史上許多蓋世英雄為之蒙羞的故事。
這場戰(zhàn)爭的失敗,敗在曹操的勝利沖昏頭腦上,一個太驕傲的人,便忘乎所以;而忘乎所以,也就失去了對于事物的清醒認識。天平一傾斜,便只看到于自己有利的方面,自然也就只能作出錯誤的判斷,招致失敗的結局。
8. 官渡之戰(zhàn)誰投靠了曹操使他獲勝
首先曹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另一方面袁紹將兵力過于集中在一點,當最主要的兵力被曹仁擊敗后再與曹操對峙就喪失了戰(zhàn)術主動權。
官渡之戰(zhàn)是東漢末年“三大戰(zhàn)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zhàn)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在此展開戰(zhàn)略決戰(zhàn)。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zhàn)奠定了曹操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9. 官渡之戰(zhàn)是誰和誰打的
許攸(?-204)字子遠,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zhàn)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并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于官渡。
10. 官渡之戰(zhàn)曹操取勝的主要原因是
曹操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1.
政治上,曹操把漢獻帝劫持到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優(yōu)勢;廣招人才。
2.
經濟上,實行屯田,獎勵農耕,解決軍糧問題,還使北方的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3.
軍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戰(zhàn)打敗袁紹,為統(tǒng)一北方奠定基礎。
4.
個人能力上,曹操雄才大略,文武兼?zhèn)?個人的能力和努力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