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果對應的五臟(五果入五臟原文)

1. 五果對應的五臟

1. 五果對應的五臟

五谷:麥、黍、稷、麻、菽。

五菜:韭、薤、葵、蔥、藿。

五畜:牛、犬、羊、雞、豬。

五果:李、杏、棗、桃、栗。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臟:肝,心,脾,肺,腎。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行:木、火、土、金、水。

2. 五果入五臟原文

2. 五果入五臟原文

【五果】棗、李、杏、栗、桃合稱為五果,《內經》所倡導的飲食原則中有“五果為助”之說。

【五谷 】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后者有麻無稻。古代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無稻。

【五畜】五畜指牛、犬、羊、豬、雞,內經有“五畜為益”的說法,即在中醫(yī)五行理論的框架中,五畜與五味,五臟有了相對應的聯系,五畜也就有了其所入、所補之臟,指導了中醫(yī)的食養(yǎng)原則。

【五菜】中醫(yī)術語,古代的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蔥?!鹅`樞·五味》說:“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蔥辛。”《素問·臟氣法時論》:“五菜為充?!蔽宀耸菑男晕兜慕嵌攘信e蔬菜的代表,泛指各種蔬菜。

擴展資料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yī)學典籍,傳統(tǒng)醫(y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y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y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癥”、“診法”、“論治”及“養(yǎng)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y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yī)學模式”(另據現代學者考證,認為今本中的黃老道家痕跡是隋唐時期的道士王冰竄入)。 其基本素材來源于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床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

《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yī)學著作,被稱為醫(yī)之始祖。

3. 五谷對應哪五臟

五谷是指:粟、豆 、麻、麥、稻 。

五彩指: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后來泛指各種顏色。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

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

五岳是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4. 五臟與五行與五果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為中醫(yī)五行學說的組成部分。在中醫(yī)學的診斷治療、遣方用藥等方面運用廣泛。

1、即辛、酸、甘、苦、咸。藥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澀,甘味能補能緩,苦味能瀉能燥,咸味能軟堅潤下。近人認為藥物味的不同,與所含的化學成分有關。如辛味的多含揮發(fā)油,酸味的多含有機酸,甘味的多含醣類,味苦的則可能含生物堿、甙類或苦味質等。

2、《靈樞經》篇名。,主要論述食入五味,各走其所喜的五臟,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腎。日常所食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屬。本文以五行生克規(guī)律,說明了五味與五臟疾病的關系,故名。

5. 黃帝內經五臟對應水果

出自《黃帝內經·素問》第二十二篇《藏氣法時論》。

“五谷為養(yǎng)”是指黍、秫、菽、麥,稻等谷物和豆類作為養(yǎng)育人體之主食。黍、秫、麥、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菽則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谷物和豆類同食,可以大大提高營養(yǎng)價值。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的生長發(fā)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谷為養(yǎng)是符合現代營養(yǎng)學觀點的。+“五果為助”系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堅果,有助養(yǎng)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質,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燒煮破壞其營養(yǎng)成分。有些水果若飯后食用,還能幫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

“五谷為養(yǎng)”是指黍、秫、菽、麥,稻等谷物和豆類作為養(yǎng)育人體之主食。黍、秫、麥、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菽則富含蛋白質和脂肪等。谷物和豆類同食,可以大大提高營養(yǎng)價值。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是以碳水化合物作為熱能的主要來源,而人類的生長發(fā)育的自身修補則主要依靠蛋白質。故五谷為養(yǎng)是符合現代營養(yǎng)學觀點的。++“五果為助”系指棗、李、杏、栗、桃等水果、堅果,有助養(yǎng)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糖類和有機酸等物質,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燒煮破壞其營養(yǎng)成分。有些水果若飯后食用,還能幫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輔助食品。

中醫(yī)也非常強調飲食調養(yǎng)。《內經》曾指出;疾病除藥物治療外,應該“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鼻宕t(yī)學家王孟英亦曰:以食物作藥用,“性最平和,味不惡劣,易辦易服”。食療(食物療法)可以排內邪、安臟腑、清神志、資血氣??梢娭形麽t(yī)都認為食療是人體自我調理最基本的措施。

6. 五行對應的五果

五果,有用柑、桔、蘋果、香蕉、桃;也有用菠蘿、柑橘、橙、甘蔗、木瓜等,它們均有喜慶的含義?!拔骞毕笳髦?、木、水、火、土,比喻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六齋”有金針、木耳、香菇、冬粉、土豆、紅棗,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備之意。

7. 五果對應的五臟是什么

五果:棗、李、杏、栗、桃

《內經》所倡導的飲食原則中有“五果為助”,所述五果實指棗、李、杏、栗、桃,棗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味入五臟,以助臟器。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