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廣州哪有賣紅星二鍋頭的要52度750毫升的青花瓷瓶的那一種
- 2,廣東白酒有什么品牌廣東什么白酒比較出名
- 3,珍藏品小糊涂仙酒多少錢一瓶
- 4,廣州有什么本地特產白酒嗎
- 5,有一種酒的包裝盒一打開 里面還有瓶很小的辣椒醬 那是啥子辣椒
- 6,求度數底的酒
- 7,大支野是什么意思
- 8,關于一種叫路易十三的酒
- 9,廣東廣州的客家文化
1,廣州哪有賣紅星二鍋頭的要52度750毫升的青花瓷瓶的那一種
牛欄山的黃瓷瓶酒就是經常做廣告那個。紅星二鍋頭的青花瓷是白瓶上面畫個龍我喝過牛欄山,味道湊合. 可以試試.說啥也不如自己親自品嘗 我想是,
2,廣東白酒有什么品牌廣東什么白酒比較出名
1.一線天,一線天品牌系列酒是世界客商大會指定用酒。 2.公司榮獲“放心酒生產基地”、“白酒生產骨干企業(yè)”、“最佳品牌產品”等稱號。 3.廣德泰,廣德泰酒是汕頭市廣德泰酒廠實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長春酒、大補酒、三蛇酒等10多個品種的總稱。 4.這些酒的特點是味醇甘美,色如琥珀,入口醇和,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淡雅的藥香,其技藝是配制型酒的典范。 5.陳太吉,佛山市太吉酒廠有限公司秉承了“陳太吉老酒莊”的釀造工藝,以百分之百精選大米為原料,以優(yōu)質肥肉在陳年酒埕中長期浸釀,再以陶制酒缸陳藏,是最傳統(tǒng)、最正宗的豉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6.石灣,石灣玉冰燒釀制技藝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白酒香型代表以及聯合國千年優(yōu)秀獎產品。 7.長樂,長樂澆酒用得天獨厚的粵東名山玳瑁山穿石而出之甘泉,融客家先民和今人的智慧,加之精湛釀技,使酒質具有蜜香幽雅、醇厚綿柔、舒適引口、回味怡暢、醉不上頭的獨特風格。
3,珍藏品小糊涂仙酒多少錢一瓶
有
52度小糊涂仙83元/瓶:38度小糊涂仙73元/瓶
150
38°零售110 52°零售120
4,廣州有什么本地特產白酒嗎
高端白酒”廣州塔”牌以及除了珠江農場生產的米酒,基本上沒有了。廣州曾經有國營酒廠,生產白酒及其它酒類,其中曾經是廣州名酒,可能是老廣才知道,是用廣州特產荔枝釀造的美酒“狀元紅”,但這個品牌已經消失了,生產的酒廠也不在了。 廣州在全國各城市中,很可能是擁有白酒品牌最多的。小糊涂仙系列白酒算是其中的代表。 廣州并非傳統(tǒng)的白酒生產基地,但卻曾一度成為全國較大的白酒貿易基地。主因在于較早以前,廣州的白酒商人,便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識,他們通過買斷品牌或自創(chuàng)品牌,借助貴州省和四川省內眾多的白酒生產廠家,采用委托加工,合作,甚至股權收購等各種形式進行生產。特別是在云峰酒業(yè)的小糊涂仙酒獲得成功之后。各大酒業(yè)經銷公司基本上都是在營銷自己的品牌?,F在廣州市場上很多知名白酒品牌,其商標權,都歸屬于廣州的酒業(yè)公司。 而說到廣州本地生產的白酒,現在主要集中在從化,幾款米香型白酒還是頗具特色的,首先是“鷹金錢”的從化三花酒和從化米酒。再就是呂田的頭酒和流溪源頭酒。另外,從化呂田的一些小酒坊的自釀米酒,也很具特色。 另外還有一種酒,曾被評為廣州十大手信,這就是廣州五加皮酒。不過其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白酒,這就不說了。而其他的鼓香型白酒,如鼓味肉冰燒及珠江橋牌米酒等,現已多不在廣州生產。 提起白酒,很多人會想到北方,因為北方人愛喝白酒。而廣州人最愛喝地道的米酒,那么廣州本地的特產白酒有哪些呢? 1.紅米酒。紅米又稱赤米,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粗糧?紅米酒是以赤米和大米混合釀制而成的。因其突顯米香,偏于清淡可口的豉香 ,而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廣州人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來臨,餐桌上紅米酒是必不可少的。 2.玉冰燒米酒,它是經過特殊工藝釀制而成的,就是把蒸出的米酒導入大甕中 ,浸入肥豬 肉,經過陳藏,日月積累,釀出精品, 這種方法很少見過吧。 3.九江雙蒸:始創(chuàng)于清朝道光年間,它主要以大米為原料,用大米、黃豆制成酒曲,采用層層發(fā)酵,過濾包裝等方法釀制而成。具有“玉潔冰清、豉香甘爽 ”等特點。 廣州當地還有很多外來的品牌白酒,像百年糊涂賣得就很火。以上介紹的主要就是大眾化的白酒,貴州茅臺系列,五糧液系列的高檔酒,在廣州當地也不鮮見。 廣東本地白酒比較有名的是石灣酒廠生產的“玉冰燒”,非常好聽的名字。 “玉冰燒”是豉香型白酒的代表,它的生產工藝比較特殊,以大米為原料,用發(fā)酵、蒸餾后的基礎酒經肥肉浸泡、儲存、勾兌而成的一種酒。豉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與米香型類似,但經過浸肉處理后,產生了一些特有成分,就構成了這類白酒的特有味道。曾在一次品酒會上品嘗過“玉冰燒”,味道非常獨特。 這種酒在北方很少見,消費群體大都在廣東和東南亞一帶。 廣州嚴格來說本地產可以稱的名酒的應該只有從化三花。反而佛山有玉冰燒,九江雙蒸,紅米酒,清遠有打虎牌曲酒,梅州有客家娘酒,這幾只酒都很有名,特別是梅州的長樂燒!在酒質上個人認為足以評上等。 一九六九年在廣州越秀區(qū)城中心出世,大概三歲幾由媽媽的媽媽亞婆湊養(yǎng),星期六日再返媽媽屋企住,以人民路為界的越秀區(qū)全部洋樓華僑屋,一過人民路旁光復路金花街高第坊高登里就全部是古色古香唐詩宋詞般的中國式古舊屋,現在看來那種是典型的清末民初西關古老大屋的氛圍味度,說不明道不清,但就是深刻記憶一生戀戀不舍的感覺,后來看了一八八四年由上海申報出版的點石齋畫報,我才終于明白,原來七十年代的廣州兩個中心舊城區(qū)竟然把一百年前中西結合產生的清末民初生活文化方式原汁原味保存在廣州,變化好小,想想沒車沒人靜寂越秀區(qū)歐洲城市一過人民路入街又馬上變成古色古香的中國街巷,那多令人深刻懷舊眷戀啊! 言歸正傳,我亞公是酒鬼,每日要飲一支六百五十豪升的大炮廣東米酒,有一角或八分六分一支,那時工資也就二幾三十元吧,玉冰燒佛山石灣米酒貴一半的,有十個八個廣東各地出的廣東米酒吧,一般三十度,一定是透明玻璃長咀樽,貼大紅色招牌紙的,千篇一律,只是廠名酒質價錢不同。 我的酒鬼亞公給我永遠的印象就是一身酒氣,脾氣爆-燥哼哼罵人,喃喃自語發(fā)癲睡覺,他獨自睡的那間房永遠濃烈的酒味,可以稱為酒房,生人匆近,蛇蟲鼠蟻不進,給我留下酒鬼廢柴討厭的感覺,事實亞公真是一個廢柴,一事無成。 八九十代后,廣州人興用米酒用來作料酒炒菜很香,還用來調果汁雞尾酒,這時好像遠航雙蒸米酒出產了,成了著名品牌,但我還是最喜歡飲順德酒廠出的紅荔牌米酒,因為容易上頭開心,溝了酒精的米酒一飲馬上下體不舒服要去廁所尿尿的,所有溝酒精的酒都是這樣效果,而且容易發(fā)癲鬧事打人,真正好酒是上頭開心睡覺做好夢的,大家記住啊,好,下次再續(xù)寫吧。 廣東特產白酒品牌和廠家,幾乎都集中在佛山,但廣州也有本地產的白酒。例如,約五年前我在從化喝過當地產的瓶裝從化米酒,好像是三十度,當時賣七塊一瓶,口感和味道其實跟最低價品類的九江雙蒸極相似。但估計走出從化,可能從化米酒就沒啥銷量了。 都以為廣東人喝酒不咋地,其實他們對酒的熱度還是很高的,廣州本地白酒不多,但是廣東白酒還是很多的。 廣東“十大名酒”:長樂牌長樂玉液、紅荔牌紅米酒、清遠打虎牌飛霞液、廣州珠江啤酒、廣東三河壩牌大埔娘酒、佛山九江雙蒸、龍鄉(xiāng)貢牌客家黃酒、廣東石灣玉冰燒、廣東一線天牌15年花開富貴、肇慶藍帶啤酒。 紅荔牌紅米酒, 是老廣心中最接地氣的口糧酒,產自順德酒廠, 選用赤米、大米精心釀制而成,入口綿甜爽凈。廣州人逢年過節(jié),餐桌上紅米酒是必不可少的。 石灣玉冰燒, 該酒被稱為“豬肉白酒”,將蒸好的米酒跟肥豬肉浸泡在一起,豬肉可以吸附酒液中的雜質,同時,還與酒液中的微生物一起發(fā)酵,使酒香更醇厚。玉冰燒可以說是廣東省的一張名片,有老廣東的味道。 長樂玉液, 有“米香之王”的稱號,被譽為“南國第一窖”。選用優(yōu)質稻米為原料,引粵東玳瑁山穿石而出的甘泉水,釀出的酒晶瑩透亮,蜜香幽雅,綿柔甘爽,醉不上頭。 不清楚,我比較愛喝川酒,我推薦小郎酒,口感濃醬協調有特色,一小瓶20元,價格不高,而且還好喝 杜康酒,5000年 歷史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5,有一種酒的包裝盒一打開 里面還有瓶很小的辣椒醬 那是啥子辣椒
沒見過,發(fā)張圖片讓我開開眼!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好像是茂德公辣椒醬。
有幾種,廣東的酒。小瓶的有香辣醬、魚香醬等
這是酒寢辣椒醬
6,求度數底的酒
紅酒 才12度
日本清酒15度左右,韓國真露20度(15元小瓶)
紅葡萄酒,低的只有7或8度
廣東米酒29.5度,不然就是自嚷的酒,度數低。。。
7,大支野是什么意思
就是很拽的意思。
大的家伙,大的東西的意思例1:喂!做咩飲甘細啊,整支大支野黎啊! 譯:喂!干嘛喝這么小瓶的(酒),喝大瓶的??!例2:唔好以為你有大只野我就怕你啦! 譯:別以為你有大家伙我就怕你了!
大只豬愛多支野
8,關于一種叫路易十三的酒
路易十三采用巴黎Baccarat世家手工制作的水晶瓶,瓶身刻有巴洛克風格的百合花紋,瓶蓋及瓶肩鑲有24K純金雕飾。根據中國市場目前的零售價,一瓶700毫升的新版路易十三標價1.18萬元(大偉那瓶8000塊的,是拍攝《沒完沒了》時的價格),1500毫升規(guī)格的則要2.68萬元。還有報道說:“假如包裝盒完好,一個人頭馬路易十三的空酒瓶最高能賣2000元?!?/div>
“酒中之王?干邑之最”法國著名品牌人頭馬路易十三近日再次成為媒體焦點。一場以“Ultimate Extravaganza Gala Dinner”為名,在廣州鳴泉居舉行的路易十三盛宴完美詮釋了“新時代奢華”的全新含義。席間隆重推出的路易十三全新50毫升精致瓶裝Petit,則宣告著該頂級干邑及奢侈品品牌在中國推廣的力度進一步加強。 由20多輛豪華轎車所組成的車隊,承載著近60位來自商界和時尚界的貴賓,拉開了盛宴的序幕。由醒目的路易十三皇室百合花標志裝飾的浩蕩車隊,成為當天廣州一道引人矚目的風景,也彰顯出路易十三氣宇軒昂的王者氣概。寰盛洋酒貿易有限公司大中華地區(qū)總裁韋俊杰(Jerry White)先生,人頭馬亞洲區(qū)董事總經理瑪麗?佩芙(Marie Helene Prevot)女士、寰盛洋酒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市場總監(jiān)馬雪兒女士、路易十三全球品牌大使Jason Bowdon先生,中國品牌大使韋一先生及寰盛洋酒眾多高層都親臨現場,與各界名流共同感受了一場極致而奢華的盛宴。 席間,路易十三精致瓶裝Petit的出場環(huán)節(jié)——“瓶中世界”激起了盛宴第一個高潮:以長達十多米的長桌為T臺,身著華麗服飾的美艷名模們,為貴賓們奉獻了一場展示路易十三雍容華貴與萬般風情完美結合的時裝秀。融合了時尚元素,集傳承與靈秀于一體的酒中精靈路易十三精致瓶裝Petit,被奇妙地組合在晚裝和佩飾上,華服、美女和極品干邑,共同組成一幅經典的畫面。款款而行的中國首席超模姜培琳小姐手托著路易十三Petit的炫目登場,更增添了盛宴時尚嫵媚的風采,也完美地完成了路易十三Petit在中國的首次亮相。 在浪漫的燭光下,在名模的環(huán)擁中,盛裝路易十三Petit的巴卡拉(Baccarat)水晶瓶,外形纖小,尊貴精致。在瓶中的頂級干邑路易十三,琥珀色的晶瑩液體,變幻莫測無法預知的香味,豐富細致綿延不絕的口感,歷經數代釀造所見證的悠遠歷史,以及路易十三對于成功、摯愛、激情和巔峰的象征,為飲者展現了路易十三豐富的內涵和無限精彩的世界。 路易十三全球品牌大使Jason Bowdon先生和中國品牌大使韋一先生主導的品酒環(huán)節(jié)將貴賓們帶入令人驚嘆的路易十三的世界。Jason Bowden先生說:“人頭馬路易十三作為全球干邑之最,原料100%出自大香檳區(qū),含酒齡長達一個世紀的“生命之水”數百種,歷經四代酒窖師精心調配,品味超群,極致經久。每次開啟一瓶路易十三,不僅僅是開啟了一瓶酒;每次品嘗的佳釀,皆為跨世紀的心血結晶。飲者喝的除了享用了馥郁的香味,甘醇的口感,更多地感受到法國的優(yōu)雅文化,見證了輝煌的歷史?!?人頭馬亞洲區(qū)董事總經理瑪麗?佩芙女士對路易十三Petit也情有獨鐘?!半S著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的擴大和新一代高檔消費群體的形成,他們的消費觀念和個性有了很大的變化。這些新奢侈消費群體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品位的培養(yǎng)以及精神需求的滿足。這款精巧的路易十三精致瓶裝Petit,將成為“新時代奢侈”的時尚象征,滿足更多在不同時代的擁有不同眼光的消費者們的需求。相信路易十三精致瓶裝Petit也會贏得廣大女士們的青睞
9,廣東廣州的客家文化
目前廣州地區(qū)的客家人數有戶籍在冊的不少于200萬。一部分分布在廣州周邊的增城區(qū)、花都區(qū)、從化區(qū),尤以增城、花都更為集中。增城的客家人最多,大概有40多萬,花都大概有30多萬。另外一部分是在廣州近郊,廣州近郊客家人數量最為集中的區(qū)域是白云區(qū)太和鎮(zhèn)、天河區(qū)鳳凰街以及越秀區(qū)洪橋街一帶,尤其是天河區(qū)鳳凰街的柯木塱村和漁沙坦村,更是廣州近郊最純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是客家人。一、這些客家人主要集中居住地,現在還保存著客家圍龍屋這種典型的建筑嗎?1、廣州近郊的白云區(qū)太和鎮(zhèn)、天河區(qū)鳳凰街以及越秀區(qū)洪橋街一帶,幾乎看不到什么圍龍屋了。但白云區(qū)那應該還有一些,不過,都是夾雜在水泥房屋里了,也看不出什么圍龍屋的味道了。而有30多萬客家人居住的花都區(qū),也沒有什么純粹的圍龍屋。到現在還依然保存著客家圍龍屋這種典型建筑的,增城市最為明顯。比如,鄧村石屋村、崗埔村、舊劉村、新圍村等村里就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圍屋建筑群。鄧村石屋村、新圍村的客家圍屋是四方形,又叫四角樓;崗埔村、舊劉村的是圍龍屋。這里要提一提的是客家民居建筑風格和形式經歷了不斷的發(fā)展和進化,出現了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民居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圍龍屋。2、鄧村石屋村位于增城市派潭鎮(zhèn),是特色鮮明的嶺南客家圍屋建筑古村。村里的村民多姓石,開村祖先在乾隆年間遷來這里,村子距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村前為半月形池塘、圍墻、禾坪曬場,村前空地有三排平鋪麻石路,村的左右側各有高兩層的門樓,村屋正面開著三扇趟攏門。四周建有如圍墻般高的磚木結構的圍屋,屋上都開有槍眼。堂屋與祠堂之間有屋檐和檐廊相連,下雨時可在圍屋之間行走而不被雨淋。村內還建有一座6層碉堡樓。3、增城市中新鎮(zhèn)坳頭崗埔村的客家圍龍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目前已被廣州市列為內控文物保護單位。據村史記載,其家族由陳如藍率領自興梅焦嶺遷至此地,建屋而居,前后320年有余。該圍龍屋平面呈半月形,圍壟四周外墻有椿墻。整座圍龍屋的中間部分為二進深的祠堂。祠堂外邊,是20多間扇形環(huán)屋帶。圍龍屋外平地前面是一個與圍龍屋同一大小的半月形池塘。這是一個有點袖珍的小圍龍屋經典建筑。二、客家人廣府人,同祖共村習俗相融 1、在增城這些圍龍屋里,還有客家人在居住嗎?而居住在這里的人全部是客家人嗎? 還有不少人居住在圍龍屋與四角樓里,不過,不一定全部是客家人。增城的客家居住群落有很明顯不一樣的特點??图胰俗畛踹M入增城居住時,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村落之殘破者葺而居之;二是“雜處”在本地村;三是另辟村場,筑而居之。據增城地方志辦公室1991年的調查統(tǒng)計,全縣398個行政村當中,純粵語村134個,純客家村90個,粵客雜居村74個。也因此,增城形成了很獨特的客家人與廣府人“同祖共村共祠”的獨特現象。 2、位于增城市正果鎮(zhèn)岳村的舊劉村,是廣州最大的圍龍屋建筑,也是現在原住居民最多的圍龍屋,據說村子里還住著有幾百人,村民大多姓劉。這個村本是廣府人石灘麻車劉姓于明萬年歷間遷來此地開居,是廣州的傳統(tǒng)居民,但在咸豐二年(1852)發(fā)了一場洪水,村場全被洪水淹毀,于是,村民特請有兄弟關系而又有財力有威望的正果客家劉姓兄弟劉瑞堂來重建村場。咸豐三年建成之后,分一半給本地人居住,并以抽簽方式決定所占方向和位置。結果本地劉抽到東廂,客家劉抽到西廂,本地劉客家劉還同在一個祠堂同祭一個祖宗牌位,雙方和睦,共同居住,至今,本地劉與客家劉均按兄弟相稱。3、還有增城市中新鎮(zhèn)五聯行政村高車自然村本地趙與客家趙。全村600多人,客家人占三分之一??图摇氨融w宗祠”坐東向西,另一分祠坐西向東;本地趙“登云趙宗祠”向北。據當地老人回憶,兩祠建筑時間相同,約有300年歷史。本地趙由中新荷佛嶺遷來,客家趙由紫金遷來。相傳本地趙十一世祖趙登云到紫金請風水先生(一說到廣州考試),認識了客家堪輿師趙炳先,按族譜追溯到趙匡胤時代本是兄弟,炳先屬二房,登云屬三房。兩人隨即到高車建祠開居,本地趙客家趙數百年來也一直以兄弟相稱。 三、客家人與本地廣府人數百年來和睦相處,客家人的建筑有沒受到廣府人的影響?而客家人與廣府人的風俗,也會互相滲透嗎?1、客家人的建筑當然有受廣府人建筑影響的。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鍋耳封火山墻作邊墻是廣府建筑的特色,但在客家圍龍屋也能見到這樣的鍋耳封火山墻建筑。比如說,舊劉村的瑞堂家塾的墻就用了鍋耳封火山墻。 2、至于風俗上,客家人入增城后,入鄉(xiāng)隨俗,不少習俗也跟隨廣府人,因此,信仰習俗方面有許多相同相融之處。如信仰何仙姑、牛仔佛(正果佛爺)、洪圣王(南海廣利洪圣王)等。歲時節(jié)日也基本相同,春節(jié)期間的“燈慶”(客家稱“吊燈”)、燒炮頭(也說搶炮頭)、燒煙花等,客家人與廣府人也是大致相同的,只是時間不盡相同,規(guī)模有大有小而已。另外,客家村落還有一種打醮消災的活動。有的是客家人單獨打醮,有的是客家人與廣府村人聯合一起打醮,有五年一醮期或十年一醮期。不過,現在這種打醮活動已經見不到了。四、隨著時代的變化,客家人還有什么傳統(tǒng)習俗至今依然流傳的?----至今依然流傳的傳統(tǒng)習俗,最典型的應該是舞春牛、唱客家山歌了。 1、舞春牛由土牛和農人表演,象征性地向人們展示春耕節(jié)令的到來,催勸農桑,是一種節(jié)令性的喜慶活動,內容包括有進出牛、鞭春牛、爭春牛、買丅春牛、造春牛、送春牛、評春牛、繪春牛、貼春牛畫等等,預示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六畜興旺等美好的意愿。宋后南遷的增城客家人,包括程鄉(xiāng)客家語系的永和、中新、荔城、增江、正果客家人和長寧客家語系的派潭、小樓客家人,還保留了中原迎春舞春牛的習俗,演變到今天,從圍繞春牛跳舞,到唱春牛調表演舞春牛。每年的舞春牛一般都在春節(jié)或開耕時節(jié)進行。2、舞春牛在廣州增城客家居住地區(qū)非常流行,一般在每年的春節(jié)或開耕時節(jié)進行,人們滿懷深情地贊頌辛勤勞作、默默相伴的耕牛,扮春牛和鞭春牛的人跳起了春牛舞,并借助牛、牛耕、鞭牛、吃草等道具和情景,或互相逗樂,或抒發(fā)愛情,演員和觀眾同聲歡呼,氣氛濃烈融洽,表現了對未來生活的祈求、農家的歡樂、愛情的祝福。3、據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系列叢書《廣東民間故事全書·廣州·增城卷》記載介紹:增城的舞春牛節(jié)目里,“春?!币话阌赡醒輪T扮舞,小可以如寵物般在手上舞,大可以象真牛由人穿戴躲入牛肚操舞。出場時,先說幾句打諢搞笑的話,逗引發(fā)笑,調動氣氛。如鞭牛對唱“手拿紅鞭紅彤彤,紅過紅包掛角中。你場春牛唱得好,不過牛背有只窿?!薄按号!贝穑骸拌尮囊淮螋[镲镲,亞妹講得也唔差。哎既牛仔紙扎介,背脊有窿正好拿。” 4、牛的動作簡練,只是隨著鞭牛人的唱頌或戲弄,搖頭擺尾,作狀接受稱贊和打趣。鞭牛人的動作比較多,一邊唱,一邊拍春牛,每拍一回,都有唱調,一邊做騎牛、趕牛、牽牛、鞭牛犁地、駛牛耕田等動作,有的手持犁耙等農具,有的徒手,但動作都要十分逼真,稍有破綻,圍觀的觀眾可唱歌發(fā)問:“牛眼人眼眼望望,犁田亞妹唔在行。丁丁圓圓團團轉,樣般中間唔開行?”表演者即接過話頭,有問必答:“鑼鼓打來鬧洋洋,亞哥講得也在行。耕田還要水來旺,留下中間做魚塘?!?5、有意思的是,增城派潭、新塘永和圩的舞春牛,還一生一旦,表現地主女愛上了駛牛哥,情妹情哥情意長,邊舞邊唱,敲一陣鑼鼓,對一回唱,作為一種山歌調演唱,以牛喻人,別有情調。6、唱客家山歌,在廣州近郊的客家群居村落一直非常流行。比如,天河區(qū)鳳凰街和越秀區(qū)洪橋街一帶,都成立了客家山歌協會,而且每月都組織斗山歌集會:每月12日,越秀公園四方炮臺便形成了熱熱鬧鬧的客家“山歌墟”;每月的28號,鳳凰街斗歌場銀排嶺最為熱鬧,擠滿了唱山歌的街坊??图疑礁栊媸菑V州客家人這一文化群落在情感、趣味和生活方式上相互認同的一種獨特空間。據說,也有不少不會講客家話的廣州人或外省人,因為被動聽的客家山歌所感染,也加入了客家山歌協會。我想,客家人與廣府人,甚至與各外地人的互相融合,這也可以作為見證廣州變遷的另一張面孔吧。五、客家山歌墟 1、在二十世紀40年代,越秀山腳洪橋街一帶陸續(xù)有廣東興寧的客家人到此開布廠或作坊,從事染織業(yè)的生產。私人老板雇用的工人多是來自家鄉(xiāng)的客家人。當這些工人在此立足后,又陸續(xù)吸引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前來投親靠友,這里客家人群體不斷壯大,成為這一帶的主要居民。 2、廣州市越秀區(qū)洪橋街文化站站長、廣州市洪橋客家山歌協會會長侯焯對記者說:當時,洪橋這一代有兩個很出名的染織廠,一個是三染廠,一個是八染廠。廠里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工人們下班后,就經常相約到洪橋旁邊越秀山四方炮臺所在山丘,聊聊天,吹吹牛,唱唱山歌,既消遣,也可驅散疲勞,同時,聆聽熟悉的鄉(xiāng)音歌謠,也可一解他們的思鄉(xiāng)之情。山丘高低不齊,后來,一些客家人還把這個山丘上的一些雜草割掉,整理出了一小塊平地。于是,每晚上這塊平地閑聊的人越來越多,而每晚唱山歌的歌聲也越來越嘹亮。因為客家人常在越秀山四方炮臺山丘上唱山歌,所以,此處便被市民稱為了“客家山”。3、不過,雖然每晚上客家山唱歌的人不少,但最多人上客家山唱歌的日子卻是每月的12日。侯焯說,當時洪橋街以及其他周邊工廠“出糧”(發(fā)工資)的日子,大概都是每月的12號。工人們在發(fā)工資的這天,便不約而同地來到客家山上相聚,心情喜悅,山歌唱得此起彼伏。久而久之,每月12日便形成了最多客家人聚集的日子,伴隨著他們的就是那歷久不衰的客家山歌。于是,每月12日,越秀公園四方炮臺便形成了熱熱鬧鬧的客家“山歌墟”。后來因為擴建馬路、征地等各方面原因,兩個染織廠都沒有了,很多客家人還搬到了別的地方去居住。雖然,昔日朝見口晚見面的同鄉(xiāng)好友因為居住分散難得一聚,但客家人的鄉(xiāng)情卻緊緊相連。每月的12日,更成為了客家人聚會的重大節(jié)日,客家工友們出了糧,就會到越秀山聚會、唱歌,交流來自家鄉(xiāng)的信息?,F在,廣州市內包括番禺、增城、花都等地的客家山歌“歌友”們都會慕名前來,在四方炮臺山崗對唱山歌。場面非常壯觀,經常有上千人參與。六、客家山歌擂臺賽 1、天河區(qū)的鳳凰街是一個非常純正的客家村落,居民和村民98%以上都是客家人。由于村民都是客家人,鳳凰街的山歌也都成為了村民自發(fā)的原生態(tài)娛樂方式。2、鳳凰街的客家山歌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凡是村民比較集中的地點往往都有專門的“歌墟”活動場所,現在形成規(guī)模的就有“漁沙坦市場”、“柯木塱公園”、“銀排嶺公園”等固定的歌墟點。山歌墟一般在早晨7點左右開始,持續(xù)到中午1點左右。歌墟日分別在每月的8號、18號、28號舉行。8號是在銀排嶺舉行,18號在柯木塱公園舉行,28號在漁沙坦市場舉行。不單如此,現在還有很多中年人,每天早上或傍晚,分別在漁沙坦文化廣場以及柯木塱火爐山公園北門放聲高唱客家山歌。后來,由于在歌墟上唱唱山歌已經滿足不了鳳凰街坊對山歌的熱情了,所以,從2005年到2010年,鳳凰街每年在春節(jié)前后都要舉辦“客家山歌擂臺賽”,擂臺賽吸引了來自花都、籮崗、越秀、甚至是梅縣、五華等地的山歌愛好者,場面非常熱鬧,比賽年年都打造出了鳳凰本土的“歌王” 和“歌后”。
白云區(qū)新市蕭崗市場內有個百老泉散裝酒專賣店里有賣,2斤瓶裝的23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