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糖白酒和黃酒的區(qū)別是什么,黃酒與白酒相比

不同的人群,對黃酒和白酒的接受度是不一樣的。盡管現(xiàn)在白酒的名氣似乎遠(yuǎn)遠(yuǎn)大于黃酒,但在黃酒流行的江浙地區(qū),黃酒依然是本地酒水消費的大頭,單論對身體的影響的話,黃酒的刺激性是比白酒要小的,相比黃酒的歷史,其實白酒是一個小年輕,紹興是馳名中外的黃酒之鄉(xiāng),女兒紅也是用糯米、紅糖等發(fā)酵而成的黃酒,呈琥珀色,也就是橙紅色。

1、嫁女兒的女兒紅是什么酒?這酒怎么樣?

1、嫁女兒的女兒紅是什么酒?這酒怎么樣?

紹興是馳名中外的黃酒之鄉(xiāng),女兒紅也是用糯米、紅糖等發(fā)酵而成的黃酒,呈琥珀色,也就是橙紅色。它有著最獨特的味道,甜酸、苦、辛、鮮、澀,六種味道相結(jié)合形成女兒紅的豐滿品格,女兒紅酒是女兒出生后,父母就埋下的嫁妝酒,一直等到女兒出嫁那天才取出招待賓客,女兒有多大,這酒就是多少年陳年佳釀,所以稱為女兒紅。

“紅”取的是喜慶、吉利之意,歌詞“九九女兒紅,埋藏了十八個冬”,正是對女兒紅的一種寫照。女兒出嫁時,在宴席上喝女兒紅,就像再經(jīng)歷一次女兒待嫁這么多年的成長歲月,別具意義,由于埋藏時間長,女兒紅味道醇厚,口感綿軟,回味悠長。浙江紹興釀造女兒紅的歷史十分悠久,晉代上虞人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南人有女?dāng)?shù)歲即大釀酒,

既漉,候冬陂池竭時,置酒罌中,密固其上,瘞(y,掩埋)陂中。至春潴(zhu,水積聚)水滿,亦不復(fù)發(fā)矣,女將嫁,乃發(fā)陂取酒,以供賓客,謂之‘女酒’,其味絕美?!碧拼壳Ю铩锻痘碾s錄》也有同樣的記載,清代梁章鉅《浪跡續(xù)談》中也記載道:“(紹興)最佳者名女兒酒。相傳富家養(yǎng)女,初彌月,即開釀數(shù)壇,直至此女出門,即以此酒陪嫁,

”可見女兒紅酒文化的源遠(yuǎn)流長。關(guān)于女兒紅的來歷,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說是當(dāng)?shù)赜袀€裁縫妻子有喜,裁縫十分高興,釀了幾壇好酒,準(zhǔn)紹備等兒子出生后宴請賓客,結(jié)果,妻子生下來的卻是女兒,裁縫失望之下,也不宴請賓客而是將幾壇酒都埋在后院的桂花樹下。但沒想到,這個女兒長大后,聰明伶俐,不僅精通裁縫手藝,繡花功夫更是千里一絕,裁縫店生意也因此越來越好,

裁縫對這個女兒十分喜愛,便把她留在家中,嫁給了最得意的徒弟。成親那天宴請賓客,裁縫想起自己當(dāng)年重男輕女的觀念,不禁有些慚愧,接著又想起當(dāng)時自己一氣之下埋的酒,于是趕緊去挖了出來,結(jié)果打開酒壇蓋,整個屋子都飄著濃郁的酒香,令人聞之欲醉。此后,紹興一帶的人們不管生兒生女,家家都要釀造數(shù)壇好酒,在兒女出生時候埋下,如果是兒子,那就待兒子中了秀才或狀元時取出招待賓客,這酒就叫“狀元紅”;如果是女兒,那就等女兒出嫁時招待賓客,稱為“女兒紅”,

到了明清時期,女兒紅的酒壇也特別講究,上面常會有浮雕彩繪,非常精美,題材內(nèi)容從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到風(fēng)土人情,豐富多樣,如“嫦娥奔月”“昭君出塞”“西施浣紗”“龍風(fēng)呈祥”等圖案,都體現(xiàn)了吉祥美滿的寓意,裝在這些精美酒壇里的女兒紅因此又被稱為“花雕”。有些富貴人家在女兒出生時如果釀酒較多,除了女兒出嫁時招待賓客外,還會把多的一些女兒紅當(dāng)作嫁妝送到夫家,

在夫家如果繼續(xù)埋在地下保存,待到夫家小姑子出嫁時取出,那就叫“大花雕”,而若保存到自己的女兒出嫁時取出,那就為“太雕”,這太雕在地下埋藏時間更長,可算作是女兒紅中的極品了。按照紹興老規(guī)矩,打開女兒紅酒壇,新娘要親自從壇中舀出三碗酒,這頭三碗酒要分別呈獻(xiàn)給公公、婆婆、親生父親,寓意祈盼家人平安健康,祈禱夫妻恩恩愛愛,百年好合,

2、黃酒與白酒相比,哪個對人身體好些?

2、黃酒與白酒相比,哪個對人身體好些?

這個在目前的消費環(huán)境下其實沒法做出比較公認(rèn)的對比。相比黃酒的歷史,其實白酒是一個小年輕,目前考證的白酒起源,一般是說源于宋元時代蒸餾技術(shù)的興起,然而黃酒的歷史差不多可以追溯到秦漢乃至更早。盡管現(xiàn)在白酒的名氣似乎遠(yuǎn)遠(yuǎn)大于黃酒,但在黃酒流行的江浙地區(qū),黃酒依然是本地酒水消費的大頭,黃酒的衰落其實是近百年間的事情。

在近代以前,黃酒是全國范圍最普及的酒種,清末民初的時候發(fā)展到頂峰,當(dāng)時中國人喝酒以釀造酒(黃酒、米酒等)為主,蒸餾酒(白酒)還比較少。而且那時候黃酒是屬于“上層酒”,官僚文人飲宴喝的都是黃酒,而那時候白酒還被叫做燒酒,因為酒精度數(shù)高、刺激性大,一般只有中下層比較窮苦的腳夫走卒用來驅(qū)寒、獲得刺激等,而且黃酒的喝法比較文雅。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