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適量飲用葡萄酒的好處以及危害

  紅酒與女人有一個永遠解不開的結,紅酒下沒有酒徒,只有女人優(yōu)雅的姿態(tài)和嫵媚的讓男人心醉的表情。相比其他酒類而言,紅酒注定從一開始便與美人、身份、品位有關。雖然它現在已從貴族走向了平民社會,但并非意味著它喪失了其貴族品質,平凡的女人端起一杯心愛的紅酒,不喝也會醉人,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女性適量飲用葡萄酒的好處以及危害吧!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21418

  女性喝葡萄酒的好處

  1、《詩經》中便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意思是說用酒幫助長壽。

  2、《漢書·食貿志》中說:“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yǎng)疾”。認為酒是上天賜與的美食,把酒與帝王的享樂、養(yǎng)生聯系到了一起。

  3、《神農本草經》,為我國現存較早的學重要文獻。該書共收載三百六十五種,并將分為三品。認為的稱上品為君,毒性小的稱中品為臣,毒性劇烈的稱下品為佐使?!渡褶r本草經》將葡萄、大棗等五種果實列為果中上品,并記述:“蒲萄:味甘,平。主筋骨濕痹、、倍力、強志、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4、《本草綱目》中寫道:葡萄酒有“暖腰腎、駐顏色、耐寒”,“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壯神御寒,消愁遣興”。正因為如此,人們喝酒時總以祝壽為較好的祝酒詞。

  5、元朝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功效也作了介紹。

  6、《飲膳服食譜》上記載:“葡萄酒運氣行滯使百脈流暢”。

  7、在《古今圖書集成》內記載:“葡萄酒肌醇治胃陰不足、納食不佳、肌膚粗糙、容顏無華”。也說明了葡萄酒有恢復疲勞、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進食欲、幫助消化和美容的作用。

  喝葡萄酒可以降低患病率

  葡萄酒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不含酒精的葡萄汁一樣有益心臟,它可以增加人體內俗稱“好的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這是美國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的一項較新研究。

  參與研究的10名老人,連續(xù)14天喝了紫色的葡萄汁,其間他們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顯增加,有助減少患上心肌梗塞和腦血栓癥的機會。

  葡萄酒的食用方法

  1、使用大小適當而且上部微微有些收口的杯子。這種式樣的杯子叫做郁金香型,它能保持酒的香味。杯子用水晶或無色的玻璃制成,不要雕琢和裝飾,以便于更好的看到酒的顏色。從來都是選用高腳杯,這樣當轉動酒杯觀察時不會由于手的溫度影響杯中的酒。

Content qqjie tu 20210223214305

  2、酒杯用要溫水清洗,不用或少用洗滌劑,認真的擦拭干凈。擦干的杯子立放或掛起來,不要染上其他氣味。

  3、各種酒的較佳飲用溫度是不相同的,較理想的是:

  利口酒,香檳酒,及有氣泡的酒在攝氏6-9度;干型,半干型白葡萄酒在攝氏8-10度;桃紅酒和輕型紅酒在攝氏10-14度;鞣酸含量低的紅葡萄酒攝氏15-16度’鞣酸含量高的紅葡萄酒攝氏16-18度

  4、人士常常選用雙金屬簧片的“瓶起子”,家常使用的是那種握在手里感覺好,式樣簡單,能快速打開瓶塞的。但是,后一種的缺點是把瓶塞穿透了。在開瓶前要去掉瓶塞上的包裝和擦一下它的上部。

  5、如果沒有完全取出瓶塞或者它卡在了瓶口,就必須更深的向下轉動“瓶起子”的螺旋部分。避免晃動酒瓶,慢慢地拉出瓶塞。

  6、因為香檳和帶氣的酒有壓力,開啟要格外小心。當固定瓶塞的鐵絲箍那掉后,瓶塞要保持在原來的位置上。可以使用一條餐巾保護手,以防萬一。

  保存葡萄酒的方式

  與空氣接觸后,更有利于酒香的散發(fā)喝起來更愜意。要喝利口酒和白葡萄酒時,習慣上提前一小時左右打開。紅葡萄酒,(除了陳釀的酒)提前一個半小時打開。打開的酒有時會有一股不好的氣味兒或味道,這很少是因為酒的釀造原因所至。通常是因為瓶塞發(fā)霉,并且把這種不好的味道傳給了酒,俗稱“瓶塞味酒”。在餐館用餐時,這種酒是可以拒絕接受的,在家里,這種酒可以留下做菜用。

  在沉年的酒中會有鞣酸和著色物形成的沉淀,為防止在斟酒時因沉淀物被攪動而使得酒顯得混濁,較好先把酒倒在一個廣口瓶內:事先酒瓶要直立放置幾小時,使沉淀物完全沉降于瓶底,然后在一個光源前把酒倒向廣口瓶內,看到沉淀物要到達瓶頸時,立刻停止而將沉淀物留在瓶內。

  葡萄酒與空氣接觸后會發(fā)生氧化。因此沒喝完的酒,應在它還沒有“變壞”的兩三天內喝完,即便如此,也會失去較初的新鮮口感。為了能保持酒的“前列口感”,除了要很好的密封外還應該把酒放在低溫處。瓶子被打開后通常:白葡萄酒可以存放兩天,大多數紅葡萄酒放三到四天。

  在所有的酒中,對于女人來說,較喜愛的莫過于紅酒了,女人之所以喜歡紅酒,是因為紅酒較懂女人,較理解女人,女人就似紅酒一般,柔和,敏感。